观察日志:> **第一阶段:基础行为模式校准**> * 每日清晨 6:30 唤醒,
亲吻额头。*(备注:初始动作僵硬,经 5 次调整后自然度达标。
)> * 早餐:全麦吐司两片,无糖豆浆一杯。*(备注:曾尝试添加草莓酱,
导致程序紊乱,引发非预期情绪波动。已排除此选项。
)> * 周三、周五固定穿蓝色真丝睡裙。
*(备注:蓝色系在光谱分析中呈现最高安定值。)一股寒气顺着脊椎猛地窜上来,
瞬间冻结了四肢百骸。蓝色真丝睡裙……上周三晚上,他送我那条昂贵的睡裙时,
眼神里的温柔几乎要将人溺毙。他说:“晚晚,你穿蓝色,像沉静的湖水,美得让人心碎。
”原来,那不是情话,是冰冷的“程序指令”?我死死盯着那些字迹,
每一个笔画都像淬了毒的针,狠狠扎进眼底。喉咙里堵着什么,又干又涩。
我下意识地端起桌角那杯早已半凉的咖啡,试图用那点苦涩压下心头翻涌的惊涛骇浪。
指尖却不受控制地颤抖,温热的液体泼洒出来,在昂贵的羊绒地毯上留下难看的褐色污渍。
目光慌乱地扫过摊开的日记本,想确认那些字迹是不是我的幻觉——视线骤然凝固。
日记翻到了最新一页,日期,正是昨天。
> **最终阶段:稳定性测试(7月15日)**> * 上午 10:15,
目标对象将进入书房。> * 上午 10:22,
目标对象将打翻咖啡杯(概率 98.7%)。*(关键压力测试点,观测应激反应模式。
)“啪嚓!”清脆的碎裂声在死寂的书房里炸开,异常刺耳。我手中的骨瓷咖啡杯,
脱力般滑落,在坚硬的地板上摔得粉身碎骨。深褐色的液体如同肮脏的血,迅速蔓延开,
浸透了地毯绒毛,也溅湿了我的拖鞋和睡裙下摆。滚烫的液体似乎也溅到了皮肤上,
却感觉不到丝毫温度,只有一片透骨的冰凉。日期是昨天。时间精确到分钟。
事件是打翻咖啡杯。而此刻,电子钟幽蓝的屏幕上,清晰地显示着:7月15日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