”我的话音落下,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安静。江屿看着我,眼神里那丝锐利悄然褪去,
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、带着探究意味的专注。他没有立刻反驳,只是微微颔首,
指尖无意识地在笔记本边缘轻轻敲击着,像是在思考一段复杂的代码。
他身边一个计算机系的男生小声嘀咕:“这妹子有点东西啊…” 空气里那种无形的壁垒,
似乎在我这番话后,悄然松动了一丝缝隙。在那些为辩论赛熬到深夜的日子里,
我们之间那层无形的薄冰,在激烈的思维碰撞和共同的目标驱动下,
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消融了。讨论常常延续到食堂夜宵窗口关闭之后。昏黄的路灯下,
校园小径上只剩下我们和几个队友疲惫却兴奋的身影。争论、妥协、灵光乍现后的击掌,
成了常态。江屿惊人的逻辑推演能力像一台精密的仪器,总能迅速拆解对方可能的论点。
而我那些关于语言微妙性和文化差异的补充,则常常被他称赞为“绝妙的防御代码”。
一次模拟攻防后,我被他一个刁钻的问题卡住,瞬间大脑短路,脸涨得通红。“别急,
”他递过来一瓶拧开的矿泉水,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,“你的观点没问题,
只是表达上被绕进去了。就像调试程序,有时候需要跳出循环,换个思路。
”他自然地接过我手里的草稿纸,拿起笔在上面飞快地画了几个箭头和符号,“你看,
这样重组一下逻辑链,是不是清晰多了?”他的指尖偶尔会不经意地擦过我的手背,
带着温热的触感。我屏住呼吸,感觉那点温热顺着皮肤蔓延开来,心跳快得不像话。
路灯的光晕在他低垂的眼睫下投下一小片阴影,
轮廓柔和得不像平时那个在辩论场上锋芒毕露的人。空气中飘散着夏夜草木的清香,
混合着他身上淡淡的、类似干净皂角的清爽气息。他专注分析时,衬衫袖口会微微卷起,
露出一截线条流畅的小臂。我注意到他右手手腕内侧,
有一道非常非常浅的、几乎看不清的白色旧疤。这个小小的发现,像一枚隐秘的钥匙,
打开了我...